2026年“开门红”产品:分红险唱“主角”
11月6日,新华保险(601336)宣布重磅推出其“开门红”主打产品——盛世荣耀庆典版终身寿险(分红型)。11月8日,平安人寿宣布推出平安御享金越(2026)终身寿险(分红型)和平安御享金越年金保险(分红型)。在此之前,中国人寿(601628)寿险公司宣布推出鑫鸿福养老年金险(分红险)。更早前的9月29日,泰康人寿宣布推出鑫享世家2026保险产品,采用“固定利益+浮动分红”双轮驱动的模式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金融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从头部寿险企业发布的“开门红”产品类型看,2026年“开门红”产品全面转向分红型保险。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与传统险相比,分红险的客户利益与保险公司相对一致,更适合目前的市场环境。
分红险成“开门红”主打产品
综合看,“开门红”产品结构呈现显著变化,其中,分红险成为市场绝对主力,尤其大型险企纷纷将其作为业务拓展的核心。同时,产品间的差异化特征愈发明显。
例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鑫鸿福养老年金险(分红险),打破了传统年金险的投保年龄限制,男性最高可投年龄延至70岁,女性达75岁,并整合了全国1600多家三甲医院绿通服务及医养社区资源。
新华保险“开门红”产品将传统的单一产品销售升级为“大产品体系”,聚焦养老财富、健康医疗、失能护理三大领域,实现“产品+服务”深度融合,其盛世荣耀庆典版终身寿险(分红型)除保证利益和保单红利外,还提供减保与保单贷款功能,兼顾资金灵活性与保单稳定性。
平安人寿推出两款分红险产品中,平安御享金越(2026)终身寿险(分红型)支持双被保人,可以实现两代人共享;平安御享金越年金保险(分红型)可以灵活定制,开始领取年龄、领取期间、领取方式都可按照消费者实际需求制定。
泰康人寿的鑫享世家2026终身寿险(分红型)创新推出交清增额红利领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消费者可趸交保费,并将红利不断转化为新增保额,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认为,分红险成为“开门红”市场主推险种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其一,缓解行业利差损压力。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让寿险公司前期卖的高预定利率存量保单出现了较大的利差损。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寿险公司开发并销售以“低保底+高浮动”为特色的分红险产品。其二,浮动收益型产品吸引力上升。寿险产品经历几轮预定利率下调,导致固定收益型寿险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显著降低,而具备浮动收益特性的分红险,其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其三,与险资运用适配。寿险资金通常具有较长的期限特征,十分适合开展长期投资活动。“偿二代”二期工程、保险企业新会计准则以及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考核政策,都鼓励寿险公司多买高股息、低波动的股票和股权资产。通过“以股息换利息”的办法,投资收益能较好地覆盖分红险的保底收益。
“今年分红险的销售情况好于早前预期,有望在明年推动保险公司负债端保持有韧性的增长。”据华泰证券分析师李健预计,2026年保险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将全面转向分红型保险产品。
银保渠道成新业务价值增长支柱
今年以来,“报行合一”政策在多个渠道陆续实施,个险渠道的费用监管全面收紧。同时,预定利率多次下调,提前释放了部分消费者的投保需求,导致今年9月以来个险新单保费出现显著下滑。
从上市险企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数据看,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和太保寿险五家公司的个人代理人规模合计为133.02万人,较2024年末减少5.5万人,降幅达3.97%。随着人力规模的持续收缩,过去“以规模驱动业绩”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银保渠道的持续强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平安人寿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NBV)同比大增170.9%,在总NBV中的占比已达到35.1%。太保寿险前三季度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长52.4%,而传统代理人渠道新单则略降1.9%;新华保险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长66.7%,大幅高于个险渠道的48.5%。
“分红险产品收益波动的特性对客户接受度和代理人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文中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个人代理人规模持续收缩的背景下,各公司渠道产能分化加剧,中高绩效代理人的规模与质态将直接影响“开门红”的推进效果。
与不确定性更高的个险渠道相比,银保渠道呈现出较为强势的一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增长逻辑来看,银保渠道在2026年“开门红”中将继续扮演关键角色。具体来看,一方面,银行客户对稳健型财富管理产品的需求旺盛,分红险“保证收益+浮动分红”的特性与这一需求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报行合一”政策深化后,银保渠道费用率透明化,头部险企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费用成本,推动银保渠道NBV价值率提升。
谈及险企应如何适应当前市场新环境,更好筹备“开门红”时,李文中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当前监管部门引导寿险公司淡化业务规模,更关注业务价值,因此寿险公司需要做好二者的平衡。其次,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使销售人员能够准确地为消费者讲解分红险产品,通过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加强与银保渠道合作,用银保来补位个人代理人数量的不足。第三,优化产品设计与信息披露,分红险对信息披露要求较高,尤其对红利实现率的披露,以避免销售误导,因此寿险需要设计合理的分红平滑机制,并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提示。
“在人口结构演变、AI科技变革、产业调整升级等时代变化下,现代寿险竞争比拼的将是‘产品+服务+生态场景+科技’深度融合的综合竞争实力。”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在近期举行的新华保险全渠道高峰会上表示,行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寿险商业模式变革。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产品+服务”融合已成为头部险企提升“开门红”产品竞争力的核心策略。当保险能嵌入客户养老、健康等具体生活场景,并提供真实价值时,保单的长期价值和差异化优势将逐步显现,“开门红”乃至整个行业将找到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