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险企增资发债超740亿元 “补血”方式多元化

2025-07-18 00:10:35 来源: 证券日报

  险企对资本补充的需求持续处于高位。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7月17日,险企合计“补血”规模已超740亿元(部分境外发行债券规模按发稿日汇率换算,下同)。受访专家表示,未来,随着保险保障需求的持续释放,预计险企对资本的需求整体将保持增长态势,补充资本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

  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

  保险公司的资本,通常指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际资本,是保险公司运营的基石,而增资和发债是保险公司进行资本补充的两大主要手段。

  具体来看,年内有9家险企获批增资,合计增资额137.15亿元,12家险企发行了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等债券,合计发债规模603.5亿元。

  近年来,除传统的股东增资和发行资本补充债方式外,保险公司纷纷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发布行政批复,同意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泰财险”)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方式,将注册资本由约23.79亿元增至约31.88亿元。

  锦泰财险的案例并非个例。5月份,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公司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从约46.43亿元增加至60亿元,增资金额合计约13.57亿元,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相较于传统的股东增资,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不涉及外部资金的流入和股权结构的调整,而是对原有资本会计科目的调整,将原本记为资本公积科目的资金调整为注册资本。保险公司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增加资本金,是为了支持业务发展。例如,通过上述调整后,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规模随之提升,有助于其开展一些对险企注册资本有要求的业务。

  从影响来看,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为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不直接增加公司的现金流,更多体现在账面上的调整,因此其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满足监管要求、稳定偿付能力指标方面,为业务发展提供合规空间。而外部增资,除了提升资本实力外,往往还关联着资金的实际注入,能直接支持公司扩大业务规模或进行战略投资。但同时,它也可能关联到控制权的稀释或经营策略的调整。

  资本补充需求或持续增长

  除增资外,保险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资本金补充的路径也逐渐多元化。例如,今年一季度,保险公司相继发行了8只永续债;6月份,中国平安117.65亿港元境外零息可转债完成发行。

  对于险企探索多种资本补充方式的原因,杨帆表示,这与保险公司经营环境变化及资本补充需求紧密关联。在行业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险企在规模扩张和业务创新上面临较大压力,需要更强的资本实力作为支撑。同时,监管政策也在引导保险公司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此外,外部融资环境的变化,如资本市场波动或融资成本变化,也可能促使险企寻求更多元化的内部资本补充途径。

  同时,监管部门也鼓励险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例如,去年底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持续强化“报行合一”监管,推进行业降本增效,提升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研究优化股东资质和持股比例要求,增强外源性资本补充吸引力。支持财险机构增资扩股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增强抗风险能力。

  展望未来,杨帆认为,随着保险保障需求的持续释放和保险产品的不断创新,预计险企对资本的需求整体上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从方式上来看,未来险企补充资本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并更加注重与自身战略目标的关联。对于中小险企而言,除了常规方式,如何有效利用行业协同或区域资源,探索特色化的资本补充路径,将是其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