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释放险资长期与稳定的“天性”

2025-04-10 01:11:19 来源: 证券日报

  ■冷翠华

  近日来,稳定股市的“组合拳”接连不断。作为典型的中长期资金代表,保险机构积极主动作为,“真金白银”增持权益资产,为护航股市平稳运行贡献了重要力量。在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增大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稳住股市,还需要险资从提升逆势布局能力、完善长周期考核、坚持价值投资等方面发力,以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保险资金体量大、投资周期长,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核心代表之一。近年来,“长钱长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日益提高,已成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但与境外成熟证券市场相比,我国保险资金在权益市场的投资比例、权益资产投研能力方面都有提升空间。为了在关键时期发挥好“稳定器”作用,真正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保险机构至少还需从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着力锤炼投研本领,提升逆势布局能力。

  当市场恐慌情绪引发非理性下跌时,优质资产往往遭遇“错杀”,此时其估值优势会进一步凸显,险资应抓住这一窗口期进行长周期的逆势布局。从实践来看,基于专业判断的逢低买入的确增厚了险企业绩。比如,2024年,不少险企在股市低点敢于增持,大幅提升了其投资收益。数据显示,去年险企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达3.43%和7.21%,均比2023年有明显上升。上市险企2024年业绩情况也显示,权益投资收益的大幅反弹助力其净利润大增。

  “敢于买在无人问津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投资格言。这种“敢”不是“莽撞”,而是基于专业研究的“果敢”。整体来看,目前保险机构更多进行固收类资产投资,在权益资产投资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敢于逆势布局的背后,需要保险机构有一整套的体制机制支撑,包括优秀的投研人才、完善的投研体系、科学的激励方式和有效的决策机制等,险企需要围绕这些方面持续发力。

  二是落实好长周期考核机制,增强耐心和定力。

  此前,考核周期过短等因素对险资落实“长钱长投”理念造成了一定影响。保险资管公司的受托资金大多有年度结算的硬性要求,这客观上造成了险资投资行为的短期化。

  目前,监管部门正合力推进国有保险公司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的落地,并稳步开展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这无疑有利于改变投资短期化的现状,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笔者认为,不只是针对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模式非常值得全行业借鉴和推广。当投资决策不再被短期考核束缚,资本才能真正耐得住时间、耐得住波动,保持定力和耐心,将“长钱长投”理念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价值投资,与优秀的上市公司共同成长。

  险资的负债特性天然要求其注重安全边际。保险资金来源于保费收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且承担着未来赔付的责任,因此对资产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这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一种能穿越经济周期的投资策略,且投资资产要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价值投资的核心正是寻找具有内在价值的资产,并长期持有这些优质资产,这种投资策略既能分享经济转型升级的红利,又能减少市场投机行为,形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目前,监管部门积极回应保险行业机构诉求,不断优化监管政策,为险资优化资产配置创造更好环境。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更多像险资这样的“耐心资本”。随着长线资金入市渠道的持续拓宽,更具韧性和活力的资本市场生态值得期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